业界人士研讨电视剧《三体》:开创扎根现实主义的科幻创作新思路
2月22日,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《三体》研讨会在京举办。业界人士总结中国科幻电视剧的创作经验,围绕剧集的创作理念、艺术手法、行业意义等展开研讨认为,该剧不仅在科幻类型创作上作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创新,通过现实主义切口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思考和内涵,还让属于中国的科幻故事走向世界。
电视剧《三体》研讨会现场(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供图)
用影视语言讲述中国科幻故事
《三体》从全球科学界出现的神秘事件切入,通过悬念设置带入戏剧结构展开,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挖掘并创作剧集内核,呈现了精致的视觉体验和对原著质感的恰当还原。该剧自1月1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、腾讯视频、咪咕视频等平台播出,并在WeTV、YouTube等海外平台同步上线,获得广泛关注。
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以《三体》为例探讨了电视剧创作的多样化趋势,肯定了《三体》在题材、技术和思想层面上的创新价值,鼓励未来更多像《三体》一样的优秀中国科幻作品创作推出,让中国电视剧的百花园更加繁荣。
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认为,《三体》开辟了经典文学IP影视化改编的新路径,为科幻题材剧集的精品化创作夯实了根基。
谈及最初选择开发电视剧《三体》的原因,腾讯公司副总裁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、《三体》总出品人孙忠怀表示,它不仅仅是一部业内稀缺的、波澜壮阔的科幻题材故事,更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与思想,是少有的以中国人为主导驱动的、影响全球的科幻作品。
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始终是《三体》主创团队的坚持。该剧总导演杨磊表示:“科幻在国内的落地,必须要有中国自己的现实意义,要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科幻精神。”饰演史强的演员于和伟表示,接地气的人物设定能够更好地拉近科幻与观众的距离,让观众产生共鸣。饰演常伟思的演员林永健认为,该剧引领人们展开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,输出了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价值观。
打造中国科幻影视创作方法论
《三体》不仅呈现了精彩的科幻故事,更聚焦于剧中“小人物”,探索属于中国人的科幻思想。
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业务发展事业群高级副总裁单磊将《三体》比喻为“用数字技术手段诠释科幻内容的‘样板间’”,认为剧中大量技术手段的运用让他看到“在技术层面上中国影视工业弯道超车的可能性”。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表示,该剧呈现出科幻现实主义风格,巧妙处理了科幻与现实的关系,让剧集的现实性超过以往的科幻片,这成为其独特的艺术成就。
谈及剧集的文化意义和创作价值时,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编、《三体》系列小说责任编辑姚海军表示,电视剧《三体》紧扣人性人情,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,把小说的高概念进行了成功的视觉转化。
业界人士认为,《三体》在科幻剧集领域内里有程碑式的标杆意义。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编、《科幻世界》 主编拉兹表示,自己在优秀的改编和震撼的名场面还原之外,还感受到创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的深度思考。
为中国影视出海提供新思考
依托腾讯视频海外站WeTV和腾讯视频Youtube官方频道,《三体》收获了海外观众的热烈反响与好评。截至2月12日,该剧在全球视频播出平台YouTube官方频道观看已超过500万,累计观看时长超120万小时。
《三体》呈现的强大人性力量令人动容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,该剧创作具有国际视角的叙事风格,在精良制作、饱满故事中注入具有普世意义的宏阔主题。
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阅评组副组长陈真谈到,《三体》等科幻影视剧热播的背后,反映了中国科技创新、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。该剧在塑造中国科学家群像的同时,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基础。
“《三体》为中国在线影视剧走出去开辟了新赛道、新空间、新气象,具有深刻现实意义,彰显了中国智慧。”中国外文局《对外传播》杂志执行主编、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期刊出版与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孙墨笛表示。
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,《三体》能够引发大众对人性的哲思和反思。剧中对渺小之下照见的尊严、萧瑟和绝望里的希望的呈现,是典型的东方诗意美学。
(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/网 作者:孙海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