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解读:开展第三批阳泉市研学实践活动基地、 阳泉市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申报工作解读
一、申报条件
基地主要指各县区各行业现有的、适合中小学生和大中专院校学生、社会团体前往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体验活动的优质资源单位,并且应符合以下共性和类别要求:
(一)共性要求
1、资格条件。具备独立法人资质,取得市场监管、卫生健康、公安消防等方面的各类有效证照。单位对公众正式开放,运营情况良好。
2、接待场所要求。交通便利,适宜中小学生前往,内部或周边停车场地能容纳相应规模学生活动接送车辆停放,能够为有组织的研学实践团队开辟绿色通道。有相应的研学旅行接待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,根据研学教育主题以及不同身份的研学者设立室内、室外教学场地构成的专门研学场地或教室,配备相应的教学辅助设施。基地内水、电、通讯、无线网络等应配套齐全,运行正常,生活饮用水应符合相关要求,厕所应符合二星级以上的要求;基地或周边拥有良好的住宿和餐饮条件,应符合相应卫生标准。
3、安全要素。研学活动涉及的场地、路线无安全隐患,建筑设施设备通过消防验收,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,有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特别安全管护措施,有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体系,配备数量充足的安全管理人员。室内、室外场所要配备消防栓、灭火器、逃生锤等消防设备,应保证消防通道畅通,防火设备齐备、有效;出入口、研学活动场所等主要部位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,实行全天候、全方位录像监控。应设有治安机构或治安联防点,与周边公安、消防等机构有应急联动机制;具备医疗应急处理的能力,周边医疗及求助资源完备。
4、人员配置。有专职的研学活动项目负责人,统筹协调研学活动,综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;有导游讲解人员,讲解服务符合服务规范;有研学指导人员,主导或者配合开展研学实践、课程讲解;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,共同定期研究研学工作。
5、课程开发。能够结合基地资源特点,开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、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,且至少有一个活动主题,一个品牌实践活动。
6、费用减免。凡接待学校集体组织的中小学生研学团组的,免首道门票;大中专院校学生、其他社会单位组织的研学团体门票实行最低优惠价;内设的研学活动可免费参与的项目数不少于总项目数的50%。
7、信息化服务。开设有网站或微信公众号,公开开放时间和联系方式,提供方便快捷、信息更新及时的研学实践服务内容查询。
(二)类别要求
1、申报阳泉市研学实践活动基地,须具备鲜明的文化特质,主要包括:优秀传统文化遗存如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有代表性的文物遗迹、遗址,长城文化相关单位,各类题材的博物馆、纪念馆,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场所、地方特色产品工艺制作传习场所,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、名村、传统村落等;自然生态独特的地质遗迹、自然景区等单位;科普功能明显的国防教育基地、科技馆、展览馆、具有科普功能的生态园和植物园、科普教育基地等单位;能够开展国情、省情、市情教育的场所如乡村振兴示范村、工业旅游场所、城市纪念公园等。
2、申报阳泉市红色文化研学基地,须具备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功能,主要包括: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族人民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遗存的纪念地、标志物等,具有历史价值、教育意义、纪念意义的重要人物的故居、旧居、活动地,“中共创建第一城”、“百团大战”、“七亘大捷”等重大事件、会议、战役的旧址、遗址、纪念设施或者场所,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等。
二、申报评选方法
(一)各县(区)文旅局牵头,会同县(区)教育局、团委和少工委,一起发动符合要求的单位积极申报。申报单位填写《阳泉市研学实践活动基地(红色文化研学基地)申报表》递交至县(区)文旅局,由县区文旅局、教育局、团委和少工委共同审核通过后,向市文旅局推荐上报。
(二)市文旅局、市教育局、团市委和市少工委共同成立研学实践活动基地评审组,由相关领导、业务科室和行业内专家作为评审组成员,通过书面材料审核、现场实地查验,评选出符合要求的单位,提出拟挂牌的名单。
(三)对拟挂牌名单进行公示,公示无异议后,正式命名阳泉市研学实践活动基地、阳泉市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并授牌。